在“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竞争力”分论坛上,一汽解放总经理助理赵国清发表演讲。
赵国清表示:今年4月份中重型卡车市场需求量是20.8万辆,创造了单月的历史新高,也是首次单月需求超过20万辆。1-7月份中重型卡车需求104万辆,也创造了历史新高。预测到今年年底全年市场需求150万辆左右,肯定会刷新2017年创造的134.5万辆的历史记录。中国卡车品牌国际化时代正在到来。

- 第一阶段是1980年到2000年,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以技术引进为主,当时是奥地利斯太尔技术,代表是陕汽、重汽、红岩三家。这个引进创造了中国卡车重型化品牌的时代。原来,一汽解放、东风一般是生产中型车。
- 第二阶段是2001年加入WTO以后,全面的合资合作迎来第二波合资合作的高潮,中国重汽和曼,福田和戴姆勒奔驰,东风和沃尔沃。
- 第三阶段是股比放开。今年开始上市股比全部放开,现代是已经由合资变独资,斯堪尼亚已经独资建厂。
中国卡车品牌在全球占的比例超过40%,全球的卡车需求量已经超过500万辆,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卡车大国。但是中国卡车主要参与本土竞争,出口量不足1/10。
第三,中国卡车品牌国际化的驱动要素。
从市场维度、竞争维度和自身发展维度来看,市场周期性风险,客户需求升级,技术进步,股比放开,本土存量竞争等驱动中国卡车参与国际化竞争。具体可从市场维度,竞争维度,自身发展维度等三个维度、八大因素方面进行阐述。
(1)市场风险对冲。因为全球中重型卡车销量与各地的宏观经济、政策法律、运输结构等密切相关,受商业周期影响。特别是中国卡车与中国GDP的增长,基本趋势是一样的。但是增长幅度不一样的!为什么今年卡车增长这么快?为什么今年GDP一季度是下降的?因为今年是疫情所致。而今年卡车受政策影响大,中国出台一些刺激卡车的政策,如国三车淘汰,阶段性取消高速公路收费等,各区域卡车销量,尤其在全球经济动荡中呈现的区域互补,有利于风险对冲。
(2)客户需求升级。车队规模和专业化程度提升,未来对综合性服务能力要求提升,倒逼OEM提升综合竞争力。散货司机被线上平台集聚,OEM提供全价值链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日益凸显。小车队和个体运营,车队的比例逐年提升,货车司机都被各个网络平台聚集。
(3)股比放开,我们面对面的参与国际化竞争,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4)本土存量竞争难寻突破。未来中重型和轻型市场均要迎来负增长,以替换为主的存量竞争对企业的产品力、差异化竞争力,服务能力,价值链布局等提出一系列新的挑战,这也是行业内的一些预测。未来五年,全球中重型、轻型商用车都会需求下降,包括中国、欧洲和美国,中重型卡车明年一定会下降,今年绝对是创造历史新高。2017年134.5万辆,当时整个行业都说这是历史新高,而今年确实受政策的影响。
(5)全球竞争头部效应增强。中重卡市场前三名的份额都在提高,不管中国市场,欧洲市场,北美市场和南美市场,寡头效应,规模效应和头部效应越发明显,乘用车也是这个趋势。
(6)技术发展倒逼加大投入。因为现在传统车收益是在下降的,而且企业新四化,需要加大投入。新兴领域需要加入投入,成本压力飞速上升,需要通过规模化摊轻研发成本。
(7)企业自身发展成长需求。以重型卡车为例,国内市场需求预期回归平稳,长期需求逐渐下降至100万辆左右。这是重卡,不包括中卡,头部竞争基本稳定,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均遇到瓶颈。
(8)企业利润提升需求。中国中重型卡车市场虽然规模居全球第一,但是盈利空间还不算太高,厂商的盈利面临很大挑战,应该说盈利比较大的是北美和欧洲,它们一般的创收利润率在7-8%,他们的后市场利润率也很高。

(2)盈利性大于5%。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现在欧洲都7-8%。
(3)研发投入大于3%。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必须有研发投入。
(4)中重卡海外销量占比,海外销量必须占30%以上,我们现在将近10%。围绕这四大目标,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这是目标。
国六技术:今年7月1日开始,我国卡车已经实施国六标准,国六标准是世界上实施最严格的卡车排放标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今年7月1日实施的是城市用车和天然气车。真正考验的是明年7月1日全面实施的柴油车。因为国六标准是NOx排放降低80%,可能达到0.02g/kW.h。行业有一句话俗语,到国六阶段发动机企业要给后处理企业打工。因为国六的后处理价值大概是两万五到四万块钱,特别是天然气,近期贵金属的价格飞涨,所以企业竞争压力很大。现在后处理的关键技术是一个突破点,必须突破,否则无路可走。
电控零件:乘用车也涉及到,卡车走的稍微快一点。电控系统三大件是喷油泵和喷油器,现在都是国际供应商,有一些特种装备是自主供应商。我们已经掌握了共轨开发技术,但是超过200mpa的共轨还在实验阶段。下一步要攻破200mpa共轨系统的三项技术难点,像油量一致性控制技术,实现共轨系统高可靠性技术等。现在方向、目标是很明确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制造技术:卡车要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制造技术也是一个挑战。电控系统零部件的制造技术,其他零部件的制造技术也面临挑战。我们正在努力,也做了一些储备。
混合动力技术:混合动力技术和燃料电池是将来卡车新四化的发展技术路线。现在整车驱动及热管理控制,制动能量回收都缺少自主的控制技术。另外整车动件磁机,电机控制缺少自主的电控技术,这些也是挑战。但中重型卡车目前是“十四五”“十五五”期间主要以柴油车为主,电动车是一个发展方向,我们也在努力。各大中重型卡企业都在努力发展,这是技术的发展必然趋势。

车路协同技术:智能环卫车,单车智能解决及车辆控制技术已经实现了示范运营。4G+V2X没有问题,但是5G+V2X,还有电动转向这是要努力的方向,现在都在立项做,在“十四五”都能突破。
车载环境感知:结构化道路其实没有问题,现在非结构化道路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特种车辆需要在非结构化道路,这也是竞争力的核心。我们要打造智能平台,解决面向非结构化的感知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需攻克电液转向还有电控制动,有大三电,小三电。大三电攻克了一些难关,但是小三电对卡车来说有挑战。
数字化转型:这是一个挑战,工业革命从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到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数字化转型本质是以IT为表征,核心是业务本质的转型。业务本质的转型是体验提升,效率提升,降低成本。
(2)卡车品牌国际化最佳业务实践。大众商用车有南美和欧洲两大市场,有两大品牌:一是斯堪尼亚,斯堪尼亚在欧洲几大品牌里是最高端的品牌。二是曼恩也是比较实际的品牌。这两个品牌整合在一起,打造欧洲、南美、东南亚、北美市场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研发协同,采购协同,研发成立跨品牌联合研发团队,统筹集团的三大品牌的技术研发等,值得我们借鉴,结合自己实际。
(3)打造中国国际化品牌的建议,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卡车在全球商用车市场已经取得斐然成绩,但为迎接中国卡车品牌国际化时代,打造世界一流品牌,仍需聚焦以下核心要点:
一是品牌价值,通过面向全球,领先竞品的价值主张,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是品牌溢价,要打造高端化,其实我们现在解放的产品,我们的品牌定位是稳住高端,树立口碑。现在国内最贵的车,应该说是得到用户认可的国内最高端的车。我们的量还不算太大,理性要素持续领先。
理性要素就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一定突破,买不来。非理性要素要丰富些,品牌架构要构建价值链体系,兼容全品系及细分市场场景,品牌体系。
解放有五大品牌:服务品牌、生态品牌、产品品牌、技术品牌、企业品牌,生态品牌是哥伦布,延伸品牌生态链,加强各品牌的关联度,提升品牌的传播性。
赵国清期待,解放人跟卡车人共同努力,让民族卡车率先实现汽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