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伊始,各对话嘉宾首先对自己及企业做了简要的介绍,李德强表示从2017年开始负责博世商用车业务。博世商用车领域的产品是燃油车系统、尾气处理系统、转向系统等等。徐本光表示瑞立是一家专业生产自动系统的企业,从传统的冲压机到刹车片形成了整个产业链。郭航表示盖瑞特是增压器的龙头企业,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带动了中国发动机增压系统的发展。目前为止国内有两个工厂,每年的复合增长保持在30%以上。周建兵表示上海滨道品牌源自欧洲,在波兰、加拿大都有工厂。是致力于做国五、国六技术分离专家,品类非常齐全。崔安军表示湖北回天是从事胶粘剂的科研院所,产品包括了制冻液、养护品等,我们在汽车后市场的模式是精耕细作,品牌战略是希望服务到更多的客户。简要的介绍之后,正式进入对话环节。

徐本光:新能源对卡车市场尤其是重卡影响不是很大,但在客车领域,轻卡领域,新能源替代传统动力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制造型的企业,一是要紧紧抓住产业升级换代带来产品和结构的变化,紧跟市场需求。二是要借助技术的提升,将产品形成系列化,特别是要贴近市场,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出发,更好地服务客户。

周建兵:中长期看我觉得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差异化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对内部来讲渠道管理和库存方面是非常大的考验。短期的挑战,尤其是四季度,整个外销业务突飞猛进,我们保供存在挑战。
崔安军:我补充前边几位嘉宾没有讲到的几个观点:第一,燃油标准的统一,对整个维修市场都具有重大的挑战;第二,国家对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尤其是到国六以后,国家对车辆整体行程的监控会越来越严格,一个是主机厂,一个是渠道的掌控,这将影响维修和汽车后市场的经营;第三,数字化、渠道化,以及渠道的复杂化,带来线下冲突化加剧;第四,整个电动化在轻卡、冷链方面的变化也很大,这页是比较大的挑战。

周建兵:说起对品牌的理解,用“想得到”三个字概括。我经常讲有四个维度:一是要行,二是别人说你行,三是说你行的人要行,四是说你行的人要讲得行。我们品牌原来做国外,国内经过这几年的深耕,无论传统的线下渠道还是新媒体渠道,无论是在渠道内部还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我们铸造要“想得到”的理念。
郭航:作为国际化企业来说,品牌应该面向两个不同的市场:第一,配套市场;第二,售后市场。配套市场做得更多的是本土化,整个供应链做到90%的本地化。所有的策略和开发人员都在中国,根据客户的要求做一些改变和定制。售后市场通过合作伙伴在当地做业务,培养经销商成为专业服务的提供者。从工作重心来说,营销层面上逐渐向维修终端企业在延伸做品牌宣传,通过数字化吸引维修企业加入到微信群,然后输出我们品牌的价值和产品的价值。

李德强:品牌需要时间的积累。博士1909年进入中国,1926年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轿车的授权维修店。1998年的时候,博世汽车售后业务,以独立的法人实体单位开始在国内进行运营销售。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很激烈,博世在商用车后市场,轿车领域在中国主打的理念就是配件、诊断+服务。最终的目的是为车主,包括车队提供优质的服务,以达到对博世品牌长期信赖的效果。

郭航:对于维修企业原来主要的销售靠卖备件赚钱,现在是做服务去赚钱。所以对于我们品牌来讲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怎么去打通这个渠道,让消费者能够买到他想买的产品,这是我们主要碰到的挑战。
周建兵:在渠道建设上,目前主要是和经销商融合在一起,共同服务市场。内部提出了根据地模式,又提出了千城万店,有意识帮助经销商一起来服务下面的维修企业。现在作为保养行业,尤其是过滤行业,面对一个困惑是经销商在服务车队的能力上偏弱一些。所以我们有意识与经销商一起探讨在车队的服务理念上共同加大项目投入。

现在很多网络化的东西,如远程会议、网销活动、抖音的直播带货等等方面,都是厂家与经销商联合去做的。现在成功的经验在于大家的协同度,从挑战来说,厂家的成本提高了,如何低成本复制对我们来说是挑战。同时对于经销商和渠道来说要积极拥抱新的模式变革。